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32节(1 / 2)





  他们自己的身体都不好,也没有存款做生意,他们曾经卖过盒饭,可是借来的本钱——当然只有一两千块,在几个月内就亏的干干净净。那年头,连生意都不好做。

  两口子没有办法了,只能靠一个月两百左右的低保生活。

  但他们还有个希望,一个支撑他们活下去的希望:儿子在读一中,上高三,学习优异。

  夫妇两人无数次的在夜间,长吁短叹,儿子要是学习糟糕就好了,早点到社会上去挣钱。可是……儿子若是考取名牌大学,怎么办,连三峡大学一年的学费都一万了。

  能狠心让儿子辍学吗?他们做不到。儿子的前途、一生的幸福……

  儿子很懂事,每个星期回来一次,吃一顿饭,把换洗衣服拿回来换,儿子在学校洗衣服,用的洗衣粉会多一些。

  儿子拿生活费也从不多要。给多少是多少,有时是三十,有时是四十,有时候是——十五,十五元那次是母亲腆着脸皮向邻居临时借的。

  儿子一次向父母提起,想买一点辅导书籍,班上别的同学都买了,老师推荐的。母亲当时没有做声。

  儿子下一个星期回家的时候,母亲多给了他二十块钱。儿子明白了家里凉台上,为什么多了那么多烂纸箱子和空饮料瓶。

  儿子很懂事,默默的把钱收下。再回家的时候,给母亲带回一大袋铝质的可乐瓶子。

  母亲生气了:谁叫你干这些的?!

  儿子倔强的说:“反正他们喝了就丢了,我偷偷的去捡也不行吗?”

  母亲要打儿子:“你不能丢这个脸……不能……”

  母亲的思想还是很传统,认为捡渣货很下贱。可是时代变了,劳动不分贵贱,人不分等级,靠双手勤劳致富……

  这些道理,你相信吗。

  我不信。

  儿子很听话,他很乖,但他更聪明。

  儿子再到周末回家,他不坐车了。他提前三个小时下课,从学校开始,穿越整个城区,走回家。他倒不是为了节省那一块钱的车费。他在路上捡空瓶子。既然母亲认为他不能在学校丢人,他在街上捡,没问题吧。一中到伍家岗的直线距离是十五公里。

  两口子焦急的等着本该早就到家的儿子,一直等到夜幕降临。儿子回来了。

  母亲看着儿子灰头土脸的提着个肮脏的蛇皮袋子,走进家门。立马操起擀面杖,可是打不下去。

  吃饭的时候,父亲不停的劝儿子:“我们就是砸锅卖铁……就是砸锅卖铁……”

  儿子临近高考了。儿子很瘦,面黄肌瘦,儿子已经连续两次回来,没吃上肉了。

  儿子在学校也买不起两元一份的青椒炒肉。

  母亲很愧疚,儿子吃的青菜,都是她在菜场散场的时候,捡来的。